选择工业还是艺术?

发布时间:2016-05-22 10:00:54

      自媒体时代,靠自己营销起家的摄影师数不胜数。做摄影的只要有技术,再善于打理人际关系都会自给自足。但摄影师会存在这样一个选择:要么选择艺术成为艺术家,要么选择商业则成为工匠。一个工匠,你要迎合你的客户,即使对方提出的要求看起来愚蠢无比或毫无价值你也要全然接受,不难想象,一个工匠丧失的是什么。
 

艺术家还是工匠? 商业摄影师需要关心的问题
图片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不得不说图库的确是可以赚到钱,而且可以让你活的很自在。图库业界顶尖的摄影师Yuri Arcurs,从08年开始到14年他离开Shutterstock(SS)的时候,6年间一共拍摄了6万张商业图片,最后每年的毛利达到一百万美元。当然这样的商业摄影师只是凤毛麟角,更多的则是另外一种人,他们从事图库摄影,相机上贴着一个标签,写着 ”拍之前想想能不能卖掉”,现在回想起来简直可笑至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已经完全把对摄影的热情出卖了。换句话说就是完全抛弃了自己感兴趣的拍摄内容,而只是在金钱的驱使下去满足一些并不明确的需求而已。
然而大多数人总是要活在荒凉的现实中,吃喝拉撒衣食住行足以成为烦恼,渴求和欲望也足以成为羁绊。所以从事任何艺术领域的事业都要做出巨大的牺牲,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如果不是家财万贯,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尽量在准寻艺术的路途上走的更快更远。作为普通人,确实没有什么好出卖的,仅有的就是你的时间。这种情况下有两种选择,一是将你宝贵的时间出卖给别人,换的少量的维持运作的资金;二是将你的时间浇筑在智慧与创意的模具中,锻造成为艺术品。个人的原则是,商业项目能不做就不做,能少做就少做。
真正从事艺术摄影,就是要做好五年甚至十年入不敷出的准备,就是要做好长时间与孤独相处的准备,就是要做好前途未卜的准备。
吕楠是中国最好的摄影艺术家之一,也是第一位中国籍马格南摄影师。人们看到只是他功成名就之后的光辉,却从来没有去追问过在这之前所做的准备。
南方周末曾经刊载了一篇关于吕楠的文章:
2005年5月,南方周末记者在拉萨出差,巧遇多年未见的吕楠。他刚刚结束在藏区长达8个月的拍摄,回到拉萨。长时间的野外工作,使得吕楠的鼻尖被炽烈的阳光灼伤,外表已和农民无异。但吕楠却兴奋异常,说起在藏区的故事滔滔不绝。吕楠后来告诉我在藏区的9个月几乎没有说过一句汉语。而吕楠这次去藏区,只是拍摄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此前为了藏区的拍摄,他已经整整花了8年时间。至此,不仅藏区题材的拍摄最后杀青,同时也意味着历时15年的三部曲拍摄全部完成。
从拉萨回到昆明之后,吕楠一头扎进暗房,完成藏区题材照片的后期制作,每一张照片全部手工制作,都是吕楠亲手冲印,“每放一套照片,都要掉一层皮。”吕楠说。编辑这一套作品更是花费了吕楠大量的心血,总共花了四个月,从3500多个胶卷、126000多张底片中精选了109张照片。
2006年9月16日晚,在平遥国际摄影节的露天会场上,吕楠的三部曲首次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伴随着吕楠亲自选配的音乐,在巨大的银幕上以幻灯片的形式放映了全部225张照片。吕楠本人一如既往未到现场,加上吕楠从不让自己的形象出现在印刷品上,不少观众误把影展海报上的修士形象当作摄影家本人。
2008年2月29日,吕楠的摄影展《永恒的尺度》在广东美术馆展出。这一展览囊括了吕楠历时15年创作的三部曲《被遗忘的人:精神病人生存状况》、《在路上:中国的天主教》和《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225张照片占据了广东美术馆一楼的全部四个展厅。三部曲的画册与展览同时推出,美术馆书店代售的数十套画册很快售完。展览中的《被遗忘的人》、《四季》两套作品被广东美术馆收藏。
在创作三部曲的15年里,除了极少数的几个知己,无人知道吕楠的行踪,更无人知道他究竟都干了些什么。(原文:南方周末 - 吕楠:我怀着谦卑之心)

所以,并没有捷径。
坚持着,直到某一 天,你会突然发现,曾经折磨你的那些痛苦和屈辱,孤独与背叛,以及那些辗转反侧和饥寒交迫的日子,终成珠玑,陈列在你的壁橱里。






[ 声明 ]:本资讯由 “P114修图网” 编辑转载,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官方网址:www.p114.com

最近发布

精华文章

展开